页面载入中...
页面载入中...
希尔德里克被推翻后,与其交好的拜占庭帝国向盖里莫尔提出抗议,要求盖里莫尔恢复希尔德里克的王位,但遭到盖里莫尔拒绝,拜占庭遂决定以此为借口,挑起对汪达尔王国的战争。
贝利撒留意识到战事拖得越久,对兵力处于劣势、而且远离本土作战的拜占庭军队越不利。于是他也率军来到特里卡梅伦,与盖里莫尔隔河对峙。由于汪达尔军队坚壁不出,贝利撒留遂两次派兵引诱其出击,但盖里莫尔只是击退前来挑衅的拜占庭军队,也不作任何追击。
盖里莫尔明白大势已去,于是他先把一部分财宝运往西班牙,准备随后也流亡西班牙。但财宝却被拜占庭军队拦截,盖里莫尔只好再次逃亡,躲在一个名叫伊彭的小城内,在追随者纷纷表示效忠于拜占庭皇帝后,最终接受了拜占庭的劝降。
约翰·莫尔绘画奖的推广也非常值得推崇,因为获奖者不仅能在利物浦大学游学三个月,在那里举办群展,还能和英国的约翰·莫尔绘画奖获奖作品,共同进入利物浦国家美术馆共同展览。过一段时间还会去其他的地方巡展,提高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曝光度和交流频率。
这本书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,对人类社会发展持续产生深远影响。早在1903年,便有至少四部书刊为中国人介绍了托马斯·莫尔及其《乌托邦》。
由于拜占庭的远征是秘密进行的,哥达斯据撒丁岛叛乱又扰乱了汪达尔人的视线和侦察行动,导致远征军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北非沿岸,并在卡布特瓦达登陆。盖里莫尔闻讯迅速召回在撒丁岛的另一个弟弟察宗,会同本土军队,试图以数倍于敌的兵力优势,夹击并一举歼灭拜占庭军队。同时,为了表明自己绝不屈服,盖里莫尔还处死了老国王希尔德里克和其他亲拜占庭的贵族。
莫尔的核心逻辑,他的实践与思想的主线,是一种关于秩序的想象——一种强烈的、系统的、将社会视为整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构想。要超越新生的资本主义所预设的世俗化个人主义的立场和方向,莫尔的方法是探寻遵循自然、人人互助的社会秩序。在这样的社会中,贪婪和罪恶皆无容身之所。正如乌托邦人都相信的:“一个人可以仰视星辰乃至太阳,何必喜欢珠宝的闪闪微光。”
贝利撒留本身就擅长城市防守战,迦太基又有城墙拱卫,以骑兵为主的汪达尔人在迦太基城下损兵折将,盖里莫尔意识到一时无法攻破迦太基,于是派人偷偷潜入城中,策动拜占庭的蛮族雇佣军倒戈。但蛮族却表示,他们会在后面的决战中静观其变,然后支持获胜的一方。盖里莫尔既无法拿下迦太基,也无法说服蛮族雇佣军,于是悻悻撤离,转移到距迦太基29公里远的特里卡梅伦,静候贝利撒留主动出击。